Appearance
从零到一搭建流星监测站
从硬件的角度来说,搭建一套流星监测设备并不困难。市面上有集成度很高的硬件(比如各种网络摄像头),得益于安防行业的发展,我们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标准化的产品,只需要将零件安装在一起。
很多爱好者已经建造起了自己的流星监测站,从成本的角度,无论是金钱成本还是时间成本,都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。即使是对希望批量化制造流星监测设备的专业用户,这些经验也非常宝贵。
对于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,我希望你能盘点一下你手边已经有哪些现成的零件,比如旧电脑、闲置的导星相机,再通过本文的指引,了解一还需要准备哪些零件。在购物网站上搜索对应的关键词,就可以找到最适合你的零件,因此本文不会直接给出具体型号和链接。所以希望这几篇文章可以做到“从零到一”。
流星监测站的主要构成
一套流星监测站有两个部分:相机部分和电脑部分。相机负责拍摄,相机连在电脑上,电脑运行流星探测程序。主流的流星探测程序都需要电脑长时间开机,所以需要一台专用的电脑。如果电脑的性能允许,可以连接多台相机。
相机安装在户外长时间指向天空,因此防水是必须的。户外用的安防摄像头一般都自带防水,有的还有雨刮器。但是如果用天文相机,就需要我们自己组装防水壳。
在电脑这边,有两种选择。如果使用网络摄像头,可以将电脑安装在室内,用网线把相机和电脑连接在一起。摄像头可以用过网线的 POE 供电,所以连接相机只需要这一根线。网线的通信距离可以有几十米,因此足够连接到室内。
但是如果用的是天文相机,或者不方便在室内与相机之间连网线的情况下,就需要将电脑与相机安装在一起,也需要做防水处理。天文相机,尤其是采用 USB3.0 的相机,线缆的长度最多只支持 5m,所以很难连接到室内。
最终安装好的设备可能形似下面这几张图,这些是我在不同时期搭建过的流星监测设备,可以看出不同的技术路线。
![]() | ![]() |
---|---|
![]() | ![]() |
在接下来的几节中,我们将分别讨论相机、电脑和外壳安装几个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