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On this page

流星探测原理(1)

常见的流星体尺寸在厘米、毫米量级,是行星际尘埃尺寸连续谱中的一部分。1 米以上的小行星通过地面望远镜可以提前发现,但一米以下就很难了。尺寸在几十厘米、几厘米的流星体,只有在进入地球大气时才可以被观测到。

除了之前说的探测长周期彗星之外,流星在其他几个方面也有独特的科学价值。

  • 研究太阳系中尘埃的尺寸、分布、演化,从而可以解答一些关于小天体、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的问题;
  • 已知轨道的陨石非常稀少,目前只有几十颗[1],轨道和成分相互对照有很高的科学价值;
  • 流星体对空间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胁,例如曾有通信卫星在英仙座流星雨期间失效,就推测与流星雨活动有关。

流星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天文现象,对流星的观测自然也是独辟蹊径,非常迥异于其他天象。流星的观测大致可以分为射电观测和可见光观测。两个观测手段都有爱好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参与。

射电观测

在射电波段,主要观测流星和余迹反射的无线电波。无线电波可以是观测者主动发射的(通常称作“流星雷达”),也可以是远处其他发射源发射的,通常是广播电台或者其他信标台。而靠流星余迹反射,甚至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,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。

射电观测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昼夜运行。很多流星群的辐射点接近太阳,只在白天升起,不可能在光学波段观测到。也就是说,这些流星雨只发生在白天。雷达观测就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流星群。另外,射电波段能观测到很暗的流星。例如 2012 年天龙座流星雨,雷达观测到了 ZHR 达到 9000 的爆发,而可见光观测到的流星 ZHR 只有 200 左右[2]

雷达数据绘制的流星雨辐射点

  • 上图是实时的[3]

但是,流星雷达对流星的测量不如光学观测精确。由于波长较长等原因,流星雷达只能将流星的位置精确到千米量级,而光学波段可以达到 10 米。而依赖广播电台的“听”流星,就完全无法测量流星的方位,只能进行计数。此外,根据一些研究[4],射电流星和光学流星的对应关系也并不是很确切。并不是所有光学流星都有无线电回波,这可能与流星轨迹的朝向有关系;同时,流星的亮度与雷达反射面积(RCS)有正相关的关系,但误差比较大。

因为流星雷达技术难度较大,再加上无线电法规的限制,国内基本没有爱好者涉足(或者很低调)。

光学观测

光学观测是流星观测的重头戏。光学观测使用简单的设备就可以运行,也很容易达到比较高的精度;同时,观测到的结果也更符合人们心目中对于流星的期待,所以更受大家欢迎。因为较高的精度,使用光学观测数据还可以进行陨石落点预测、发现新流星群、寻找母体彗星等研究,具有很高的价值。

在光学观测上,流星有如下特点:

  • 时标短:流星几乎是我们常见的天文现象中时标最短的。大部分流星持续发光的时间都小于 1 秒,只有比较亮的慢速流星发光时间会达到几秒钟。在这短短的 1 秒钟内,我们需要获取流星的轨迹、亮度变化等信息。
  • 随机性:流星是随机出现的。流星基本来自于行星际空间中的小颗粒,这些颗粒进入地球大气之无法被观测到,自然也无法预测。这就造成我们很难使用望远镜去观测流星,因为望远镜的视场太小。
  • 距离近:流星开始发光的位置一般在离地面 100km 左右。相较于其他天体,流星的距离是非常非常近的。在相隔几十千米的位置观测,流星的位置都会明显不同——这就是三角视差。

我们对在对流星进行光学观测时主要就是围绕着三个特点。因为流星持续时间很短,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,拍摄流星的视频是一个很自然的对策。每一帧视频都代表着流星在这个时间点上的位置,视频连起来就得到了轨迹,从中就可以得到流星的速度信息。

因为流星出现的随机性,为了尽可能多的探测流星,我们只能增加覆盖的天区面积。所以,大部分流星相机都采用的是鱼眼或广角镜头。

而第三点,其实是流星光学观测的立身之本——通过三角视差,可以很方便的测量流星的三维位置。通常天文观测中,距离很远的天体是很难测距的。即使是离太阳较近的恒星,周年视差都小于 1 角秒,很难测准,因此测出来的距离误差很大。对于流星来说,间隔几十公里就可以得到几十度的视差,因此我们就可以综合多个观测站测量到的流星坐标,计算出流星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,三个维度都精确到 10m 的量级。

流星多站定位原理

如上图所示,同一颗流星在两个观测站看来方向是不同的。单个站点此时只能知道流星的方向,不知道流星的距离,所以对于单个站点来说,流星可能的位置在空间中构成一条射线,流星可能在这条射线上的任意一个位置。但如果我们有两个站点的数据,相当于两条射线,那流星的位置只可能是在这两条射线的交点上,流星的位置就确定了。

有的人以为确定流星位置需要 3 个站点的数据,其实两个站点就够了。因为单站观测可以获取两个维度(比如赤经赤纬)的数据,两个站点就有 4 个已知量,因此可以解出空间位置的 3 个未知量。

因此,流星光学观测的主要方式就是:大视场、视频、多站。大视场可以确保尽可能多的拍到流星;视频观测可以获取流星的速度和光变信息;而多站观测才可以获取流星的三维轨迹。同时,观测站点越多,覆盖的范围越大,观测到的流星也就越多。这就要求我们以适当的间隔布置大量的流星相机,这是一个耗费时间精力的工作,所以爱好者在其中的参与至关重要。


  1. Meteorites with photographic orbits ↩︎

  2. The Unexpected 2012 Draconid Meteor Storm ↩︎

  3. Radar meteor radiants ↩︎

  4. FRIPON: A worldwide network to track incoming meteoroids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