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On this page

哪些相机能拍到更多流星?

我们在为流星监测设备选购相机时,除了成本,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:这个相机能不能拍到流星?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型号的摄像头,即使价格一样,也有一些型号更加适合拍流星,或者说能拍到更多、更暗的流星。如果你用天文相机和镜头自己组装流星相机,相机和镜头的各种参数也需要考虑。流星相对于日常使用的场景,是一种更暗、更小的目标,所以相机在弱光环境下的表现非常重要。

相机的弱光性能受到几个基本原理的制约。在之前的文章光子到电子到数字在我们提到,对于非常暗的光线,对光子计数产生的“泊松噪声”会非常明显,是制约信噪比的重要因素。所以想要降低流星画面的噪声,首要的就是增加每个像素接收到的光子数量。

镜头[1]

对于天文望远镜来说,最重要的参数莫过于口径。望远镜的口径越大,极限星等就越高。这就是因为大口径的望远镜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光子,把所有来自于一颗星的光子都汇聚到传感器上的特定位置,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更明亮的星像。流星相机采用的广角镜头,大致的原理也是这样。虽然没有标明,但口径可以用焦距除以光圈来大致估计。口径越大,对恒星的极限星等就越高。

口径可以影响极限星等,但这并不是全部。我们日常用镜头拍摄的景物,大多数是面光源,也就是说,同一个光源发出的光并不是集中在一个像素上,而是有一定的尺寸。镜头的焦距越长,成像的放大率就越大。本来镜头收集到的光子数是一定的,成像的面积越大,那么传感器上单位面积分到的光子就少了,也就是说像变暗了。我们可以想象,对于光圈一定的镜头来说,焦距增加可以带来口径增大,焦距每增大为 2 倍,那么集光面积就会增大 4 倍;但同时成像的面积由于焦距增加,也变成了原来的 4 倍,所以单位面积收到的光子数实际是没变的。所以,在摄影中,决定画面亮度的是光圈而不是口径,这也是镜头上并不标注口径的原因。对于拍摄星云的天文摄影来说也是这样,焦比更小(“更快”)的望远镜更适合深空摄影。

我们对比可以看到,恒星是点状光源,不管放多大都是点状,所以探测极限主要与口径有关;摄影镜头拍摄的是面光源,探测极限主要与光圈(焦比)有关。那么,流星是一种什么光源呢?流星其实是介于两者之间的“线光源”,因为增加焦距时,流星的长度会按比例增加,但是宽度的增加并不明显。所以,流星的“面积”与焦距成线性关系,而不是面光源的平方关系,焦距的增加只能抵消一部分口径的效应,所以流星是介于点光源和面光源之间的特殊情况。

从下图中可以看出,焦距增大为 2 倍时,恒星(点光源)保持不变,星云(面光源)面积增大 4 倍,流星(线光源)面积增大 2 倍。

所以绕了一圈,流星的探测极限与口径(也就是焦距除以光圈)和光圈都有关系。光圈越大(比如 F0.95),焦距越长,拍到的流星就越多,画质就越好。这仿佛什么都没说,不过好在,市面上的镜头最大光圈其实没有很大的差距。比较常见的广角镜头通常光圈是 F1.4,有特殊的超大光圈镜头比如 F0.95,当然也有一些便宜的镜头光圈只有 F2.8,这些镜头的效果就差一些了。

相机

上一节我们说,光圈越大,焦距越长,更有利于流星探测。这就带来一个问题:长焦的镜头,装在我的相机上,视野不就变小了吗?拍到流星的概率显然与视野大小有关,所以视野也不能太小。决定相机视野大小的主要有两个因素:镜头焦距和传感器尺寸。焦距除以传感器尺寸,这个值越大,视野就越小。所以,如果选用更大面积的传感器,就可以既增加集光面积,又保持视野不变了。

不过由于镜头光学设计的限制,镜头的成像区域是有限的,传感器的面积不能大于成像区域。比如一个摄像头用的标准镜头,我们并不能把它安装在全画幅单反上当做鱼眼使用。我们选择镜头和相机时,需要注意镜头是适配多大画幅的传感器。传感器的尺寸通常通“英寸”来表示,比如 1/1.2 英寸,2/3 英寸等。在这些数值之上,是更大的 APS-C,全画幅,中画幅等相机画幅[2]

镜头也都会标明适配的画幅大小。例如佳能的 EF-S 镜头就适配 APS-C 画幅,EF 镜头就可以适配全画幅。监控用的镜头会标明适配多少英寸的靶面,选购时需要选择大于相机靶面的镜头。对于 QHY174 相机来说,它的靶面大小是 1/1.2 英寸,而镜头有 1 英寸、1/1.8 英寸、2/3 英寸多种,这时候只能选择更大的 1 英寸镜头。使用画幅不够大的镜头会出现明显的暗角。

其实说到这里,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了,在流星探测中“底大一级压死人”这个规律依然成立。站在流星监控顶端的,就是索尼的单反相机加上大光圈的广角镜头。在流星雨期间,其他人的摄像头只能拍到几十颗,这样的设备甚至可以拍到上千颗流星。下图是单反拍摄的视频截图,25fps 下依然有很高的极限星等。

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流星探测效率。分辨率高的相机画面可能偏暗,因为接收到的光子会分配到更多像素上;CMOS 的量子效率和填充因子,影响光子转换成电子的效率;彩色相机的拜耳滤镜会滤掉颜色不符合的光,所以相同的传感器,单色的型号探测流星效率更高。这些因素可能不会带来数量级的差距,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不同。

总结

所以,我们选购镜头和相机自行组装流星相机时,可以首先根据预算确定靶面大小。价格相似时,选择靶面更大的相机,例如选 174 而不是 178;然后根据靶面大小,选择对应的镜头。不要过于追求广角:因为广角镜头焦距短,口径小,极限星等较低,有时候画质也较差。选择视野在 90 度左右的普通广角镜头更适合流星监控。


  1. 程思浩. 流星漫谈(三)[J]. 天文爱好者, 2011(11):3. ↩︎

  2. What is Crop Factor? ↩︎